教育資訊
新冠疫情的突發引來人們的恐慌,學校的學期要延期開學,而疫情之下,網課則成為最安全的上學方式,停課不停學一時成為熱潮。而與此帶來的是網課平台的發展,也為其帶來極高的輿論熱度和關注度。疫情當前,宅於家中,網絡直播教學處在風口,是偶然,更是必然,網課有利有弊,既有其本身的局限性,也因人而異。
先談談利,教育局提出“停課不停學”,提倡網絡教學,其出發點和意義是絕對好的。
1.疫情持續時間較長,網課無疑是當下保證學生學業最直接有效的方法,避免學生的學業進度嚴重滯後;
2.靈活便捷。網課打破了傳統教學的時空局限性,學習時間和地點靈活,可以反復觀看學習,免去路上奔波,在一定程度上也節省了學生很多時間;
3.教育資源豐富。網課不再限制學生僅聽一家之言,而可以博採眾長,名師課堂觸手可及,對於興趣廣泛熱愛學習的學生,也可以抓住這個機會學到更多感興趣的課程,拓寬知識面。
但相對於傳統教學,網課依然存在諸多不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容易陷入形式主義。網課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能學進去,並學到知識,盡可能提高學生居家的學習效率。相對於傳統課堂教學,網絡居家學習更考驗自製力,網課也相對更加枯燥,若學校僅僅為了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老師上課只是重複講讀課本和筆記,這樣的形式化網課不會受到學生的歡迎,不僅效果差,更浪費學生時間,甚至激發學生厭學情緒;
2.有一定的設備和操作要求。網課是信息化時代的產物,軟硬件兼備,才能保證網課的順利進行,對於許多貧困地區和家庭,以及網絡不好的學生來說,這無疑是雪上加霜部分教師對網課不太熟悉,網課軟件的運用,對一部分年長的教師,也是一種考驗;
3.網上教學效果難以保障。網課是遠程教育培訓,學生與老師互動難度加大,授課老師很難直觀了解到學生對知識的把握程度,也限制了學生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發揮,使得學生更多在被動接受知識的灌輸,而這個過程,尤其是在家庭這個乾擾因素和誘惑因素極多的環境下,極其考驗學生的聽課效率和自製力。同時不少學生髮聲,每天緊盯屏幕長達十個小時,對視力有較大的傷害,一天下來頭暈目眩疲憊不堪。
任何一個事物都有兩面性,網課也是如此,但在當下特殊的環境中,對於學生尤其是中學畢業班的學生來言,網課是獲取知識最有效的途徑,是唯一可行的學習方式。疫情過後,網課這些獨特優點,使得它將更加與傳統教學相輔相成,共同提升教育質量。
只有規則的教導,孩子也許知道這件事不該做,但是在行為上不一定能做得到,這是因為動機面的教導還需要同理心的涉入。
例如A小孩看見旁邊的B小孩有餅乾,A很想吃,但B就是不請他吃。於是A趁著B不在的時候偷吃了餅乾。在實驗時,我們問A小孩:「偷吃餅乾對不對?」A知道這是不對的行為。再問A小孩:「偷吃餅乾是什麼感覺?」他會回答:「很快樂。」
A小孩的思維是:「除非我偷吃餅乾的時候有人在場,那麼我會被處罰。否則,雖然我明知道這是不對的事,可是我很想吃,我還是拿餅乾來吃。而且餅乾很好吃,我吃到餅乾覺得很快樂。」
A小孩也許沒有「自己的餅乾被偷吃」的情感經驗,所以他也無法同理B小孩的餅乾被偷吃了的心情。4~6歲間,孩子的道德情緒開始萌芽,對別人的處境會有一些同理心,這個時候家長在管教時,就可以進行情感的涉入。
19/8/2022
查看詳情臺灣過去的教學模式一直以來都是以「定型化思維」的方式來教育學生,乃至於我們容易在學業或者是未來生涯發展上遇到挫折與挑戰時自我設限,錯過與成功相遇的機會。「成長性思維」則是提倡人有無限可能,只要不畫地自限都有成功的會。以下就Hundley, H. and Brock, A.所提倡與駁斥的兩種思維做一簡單比較:
「定型化思維」的人相信,每個人天生擁有固定的智力與才能,因此會避免挑戰與失敗。我相信在我們過去的生活經驗當中,經常會聽到同學或朋友說:「算了!學不會就換別的」。類似這樣的話,當聽久了或者是聽多了我們就會慢慢的開始相信自己真的學不會,乃至於想要放棄。教育學者也將類似的情形稱之為「自我實現預言(Self-Actualized)」,也就是說只要相信自己成功,就會成功;反之,如果自己都認為會失敗,那注定是以失敗收場。筆者國中時的同班同學(化名:小陳)就是受到定型化思維所影響,才會到目前都一事無成,小陳非常喜歡餐飲,很努力的考上了公立高職的餐飲科,沒想到這才是噩夢的開始,國中時偶爾做個小點心滿足大家的胃口還行,但是到了高職是受到專業訓練,小陳開始飽嘗失敗的滋味,不斷的萌生想要轉科的念頭,終於,不斷失敗後小陳開始認為自己不具有餐飲方面的才能而轉到普通科,之後讀到大學畢業進入私人公司當行政人員。
「成長性思維」的人相信,透過後天學習與努力,每個人都能有無限潛力,因此不畏懼困難,勇於嘗試。擁有成長性思維的人認為,只要不放棄就可以不斷的往上爬,而且到達終點之前都有許多的未知與困難,他們也樂於挑戰。筆者的另一名國中同學(化名:小林)就是成長型思維的典範,國中時筆者和小林是無話不說的好朋友,但國中畢業後因為各自往不同的道路發展後顯少聯絡,直到近幾年才知道原來小林是某個電視歌唱比賽的常勝軍,這讓不曾聽過小林唱歌的我感到非常驚訝,於是開始關注小林,才知道原來小林一開始也是有被嫌棄過,甚至被認為不適合走唱歌的路線,但是藉由不斷的練習,慢慢的培養自己的歌喉與氣勢,小林相信自己並不是不能唱歌,而是缺乏練習,因此小林每天花了許多的時間練習每首歌的旋律與音調,最後終於一路破關斬將拿到冠軍,順利發行唱片。
從小陳和小林的例子可以發現,「思維」可以影響人的一生。臺灣的教育體制不斷的求新求變下,帶給孩子的始終是來自於保守主義的思想方式,安於現狀的中國傳統使得學生不敢挑戰未知而失去了發展的大好機會。然而,成長型思維是可以學習的,只要讓小孩從小開始練習,就能讓小孩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無所畏懼,正面迎向挑戰,讓失敗不再是可恥的代名詞,而是不斷精進自己並且邁向成功人生的墊腳石。
13/7/2022
查看詳情